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哲融券通
7月16日,武汉迎来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气象台当天上午5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39~40℃。而此时也是长江航道测量员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
当天下午2时许,在武昌江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39岁的航道测量员袁渊进行航道测量。袁渊是武汉航道测绘中心综合组组长,只见他在护坡和江面交会处,左手持一人多高的RTK定位仪,竖直插入水面,右手操作终端,采集水沫线高程数据。
在岸边,记者手持温度计显示温度达到43℃。因为安全考虑,袁渊需要身着救生服,此时他的工作服早已湿透,测量完三个点位后袁渊猛灌几口水融券通,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流下。
为何要选在最热的时候测量航道?袁渊解释,长江电子航道图是“活”的,实时都在更新,而每年根据水位波动较大的时段,大概有三次:年初枯水期、7月起的汛期和之后的汛后期。
“航道测量就像给长江‘做B超’”。袁渊表示,测量一般采用无人船搭载的单波束测深设备,通过雷达反射原理测量水深。而整张航道图需要把长江切成一个个断面,每个断面选取几个分点位进行测量,最终由一个个点位数据汇总成图。大家在长江上看到的一个个航标,就是通过他们采集的数据来布设的。
“每天外出测量时间超过8小时,范围大约为10公里。”袁渊说,为确保获得精准的水下地形数据,测量船必须在规划的航线中行驶,不断穿梭在航道间,频繁调整航向。有些区域水浅滩多流乱、有的地方水道弯曲狭窄水急,再加上气温高、风大潮快,哪怕是船只转弯、水流变化,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同一个地方他们要测好几遍,确保没有问题。岸边无人船测不到的区域, 就需要由测量员手持RTK沿着护岸打下一个一个高程坐标。
下午4点30分,完成户外测量后,袁渊回到位于平湖门码头的办公室。此时画风突变,袁渊好似一名大厂码农,只见他熟练在电脑中打开清华山维软件,将今天测量的点位数据一一处理、比对、整理输入。
担任测量员17年,袁渊经历长江航道测量由“肩扛手提”的人工测量转向无人设备的自动测量,他笑称自己现在“能文能武”。“我们现在不仅要会开无人机、无人船,还要会用清华山维、浩辰CAD等各种制图软件。”袁渊表示,在高科技装备的加持下,航道测量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电子航道图全面测量由每年一次变成三次,重点水道每月还要复测,长江这条黄金航道正越来越安全。
融券通
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