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资源开发处邀请,近期,宁夏农林科学院两位专家来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悦配资,在多功能会议厅为三十位科技人员做了学术报告,分管科研工作的管齐扬副所长主持了会议。
图1 冯锐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前所长冯锐研究员做了《宁夏智慧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学术报告,报告包括了立项背景、意义与项目来源、项目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执行完成情况、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成果应用及产业化情况、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组织管理做法与经验、主要问题及研究设想9个方面的内容。在执行完成情况部分,介绍了智慧食用菌系统构建与示范、食用菌优新品种引进及特色栽培基料研发与示范、智能控制条件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4个子课题。
该课题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主要创新点:一是开发完成“智慧食用菌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智能一体化食用菌栽培系统”。二是利用宁夏区特色农业废弃物,创制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基料(或外源营养袋)优良配方,建立了宁夏区羊肚菌、大球盖菇、灵芝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三是首次在宁夏区实现了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羊肚菌栽培亩产过千斤记录;研制的香菇富硒营养液在增加香菇有机硒含量的同时,提高产量15%以上。四是首次在宁夏以食用菌菌渣为对象,系统地开展了菌渣的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和菇料化利用研究;研制的菌渣饲料与市售商品饲料相比节本增效达30-60%,效益十分显著,建成菌渣饲料加工线一条。五是制订的企业生产菌渣饲料、菌渣有机肥、菌渣育苗基质生产规程,对进一步指导菌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剩余70%图2 任怡莲正高级农经师做学术报告悦配资
宁夏农林科学院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任怡莲(正高级农业经济师)做了《增硒对食用菌生育的影响及硒含量特征分析》的学术报告,概述了食用菌的特点、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介绍了草菇、金针菇、平菇、木耳、猴头、灵芝、茯苓、猪肚菇、姬松茸、杏鲍菇、灰树花、竹荪、肉球菌、杯菌、绣球菌、喇叭菌、牛肝菌、马勃、银耳、牛舌菌、榆耳、珊瑚菌;讲解了从颜色、形状、分泌物、气味、测试、煮试、化学鉴别等方面识别有毒蘑菇;重点报告了增硒对食用菌生育的影响及硒含量特征分析。通过课题研究,示范“香菇富硒营养素”2万棒,菇肉厚、紧实,不易开伞,易形成花菇,经检测硒含量达到宁夏富硒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硒食品》DBS64),优质菇达80%以上,效益较未施营养素增加15%以上,打造出富硒香菇品牌。
图3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认真听取学术报告
难能可贵的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两位研究员非常诚恳地回答了在座科技人员的提问,毫无保留地把课题研究的重要技术参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都拿出来与福建的科技人员进行分享,充分说明了宁夏和福建多年来开展的东西部科技协作所结下的“山海情”非常的厚重,令与会的科技人员非常的感动。
下午,在资源开发处负责人何恩铭博士陪同下悦配资,两位专家走访调研了在翔安区的如意情集团的鹿茸菇自动化生产线和农产品展示厅。
图4 宁夏专家走访调研如意情集团
回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后,两位专家参观了资源开发处负责人何恩铭博士团队的食药用菌天然产物研究室,双方就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羊肚菌菌种分离及菌丝培养研究”、“临夏羊肚菌栽培种关键繁育技术研究”、“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研究”、“羊肚菌香气成分分析与品质鉴定”、“临夏羊肚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宁夏彭阳羊肚菌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宁夏六盘山野生羊肚菌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和“宁夏泾源县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科研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图5 宁夏专家参观资源开发处负责人何恩铭博士团队的食药用菌天然产物实验室
接着,两位专家考察了林文珍助理研究员的微生物研究室,大家就如何做好闽宁食用菌研发工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在药用植物大棚,两位专家踏勘观摩了园林与生态研究中心负责人汪文华博士团队研究的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材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其药用活性成分机理的研究和应用”的科研成果。
图6 宁夏专家参观亚植所微生物研究室
图7 宁夏专家参观园林与生态研究中心负责人汪文华博士的铁皮石斛立体栽培示范区
两位业内专家对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积极认可。与会人员围绕进一步拓展宁夏与厦门两地的农业科技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并形成了一系列构想:期望两地农业主管部门能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此为契机,强化双方农业科技人才的互动交流;持续深化在农业科研项目上的协同合作,在巩固现有闽宁协作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悦配资,推动两地农业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发布于:福建省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